55岁失独想要孩子_环球时报:谁制造了“失独”之痛?

2022-01-10 作者:admin   |   浏览(729)

55岁失独求子

近日国内媒体刊发有关失去独生子女家庭悲惨遭遇的报道,并估算如今已有百万此类家庭,这一社会现象随后在网络上引发热评,因为这个新闻震撼了不少读者的心灵。“失独”群体开始壮大,这个现象所带来的问题终会浮出水面。

上海哪里有好的合法代孕

笔者认为是时候考虑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了。

其实早在2004年杨晓升的报告文学《只有一个孩子——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》就曾引起关注。中国1980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,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在不断增加。北京大学人口所穆光宗教授一直坚持认为,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,风险性就在于唯一性。

55岁失独想要孩子_环球时报:谁制造了“失独”之痛?

根据2005年1%人口抽样调查,1975年到1979年出生人口中独生子女占15.6%;1980年到1989年独生子女比例稳定在19.3%左右。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独生子女比例不断提高,1995年是35.1%、2000年是49.5%、2005年达到64%。即便假设2006年到2010年独生子女比例也是64%,笔者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所统计的每年出生人口数推算得出,1975年至2010年之间产生了2.18亿个独生子女,并呈现加速增加趋势。

另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年龄别死亡率(10年来变化不大)计算,每出生1万人,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。由此可推算,这2.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。这意味着即便不计算2010年后新增独生子女家庭和死亡孩子数量,到2035年也会有1000万“失独”家庭。

对人类来说,后代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续,也是精神的寄托、价值观和文明的延续。在独生子女政策下,如果成为“失独”家庭,传统的“养儿防老,养子送终”不可能了。很多“失独”家庭的妇女在失去了孩子之后,丈夫也离她们而去。她们所面临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困境,更有精神上的孤独。

儒家强调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”,这是建立在健全的家庭结构基础上的,国家建设所考虑问题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子孙后代,有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。对有些“失独”家庭来说,既无法“慎终”,也就无从“追远”,他们可能破罐子破摔,甚至威胁社会稳定。目前还只有上百万“失独”家庭,比例还非常低,如果能够妥善处理,从政府到民间给这些家庭以物质上的帮助、精神上的慰藉,还是能够让他们安度晚年的。但如果未来政府将面对上千万的“失独”家庭的存在,他们的痛苦对社会的震撼力将是非常巨大的。

因此,“失独”家庭的加速增长,不仅仅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,更是对人口政策提出了重大挑战。这种“失独”的风险在国内汽车文明尚未建立,车祸频发的当下愈发凸显。当务之急是果断调整独生子女政策,放宽生二胎的限制,一方面可以遏制独生子女家庭增长的势头,减少今后“失独”家庭的数量;一方面可以增强社会应对“失独”危机的能力。

(责任编辑:何颖)

。41岁失独想要孩子

参考资料